據《勞動報》報道,雙手不用放在方向盤上,車子照樣開。這種科幻電影里經常可見的無人駕駛汽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將出現在申城。“創新征程——新能汽車*行”在滬發車,市科委副主任干頻透露,無人駕駛技術正在迅速成熟,2020年時,申城高速高架等固定車道上,很有可能會出現這種車的身影。
開車回家,一路上看雜志玩平板電腦,這是很多駕駛員的夢想。然而,脫離了雙手,車輛怎么避開障礙?這恐怕是很多市民*為擔心的因素。不過,在如今科技日益突飛猛進的當下,新技術足以完成這項看似復雜的任務。
據了解,無人駕駛主要依靠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信息,并通過車內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行駛。依靠先進的執行系統,可以輕松處理視聽感知系統獲得的信息,讓無人車自主進行剎車、油門、制動、換擋等動作。
聽上去似乎很玄乎,不過無人駕駛車早已不是“紙上談兵”。有心的市民或許記得,2010年時,4輛智能汽車就使用了綠色能源作為動力,從歐洲出發,經過3個多月的行駛后到達*終目的地———世博會歐盟館。這幾輛車均為無人駕駛車,行駛總里程達到1.3萬公里,跨越了半個地球。
“2020年時,無人駕駛車也可能駛上申城的馬路。”干頻表示,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屆時馬路上到處都是無人車的身影,“到2030年時該技術才會逐漸成熟”。在他看來,部分車輛將會運用于高速、高架的特定車道,也有部分會出現在崇明島上,用于觀光游覽之用。
事實上,記者查詢發現,上海已有部分區縣正在探索該方面的應用。例如閔行區就正研究在區內發展“磁釘公交”。該公交模式所用車輛在外形上和普通公交沒有區別,但在內部裝置上會大有差異。該公交模式通過地面埋設的感應器與公交車輛車廂內的電磁感應系統相感應,讓車輛按既定線路行進,就像軌交一樣。由于埋設的感應器外形很像“釘子”,所以被稱為“磁釘公交”。
據介紹,埋設的感應器會根據車輛大小,按照一定距離逐個設在道路的兩邊,這種信號系統可以讓行進在固定道路上的車輛實現無人駕駛,*受遠程信號控制。這種公交還可以編組運行:在沒有實際的牽引裝置的情況下,兩輛甚至多輛公交車可通過電子感應設備保持固定間距運行,車輛靠站也可通過電子感應實現停靠。
上海銳呈電氣有限公司(www.020pet.com)版權所有
聯系人:魏元棟 手機:13918107979 地址:上海市翔殷路128號上海理工大學國家科技園
技術支持:智能制造網 管理登陸 ICP備案號:滬ICP備08110705號-19 GoogleSitemap